1.学校概况
苏州科技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含国际硕士研究生)。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交叉学科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三大优势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5‰;9个江苏省优势/重点学科,其中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连续4期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连续6年入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67个本科专业中,19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1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引培育用并举,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人次;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70余人次;省部级以上团队14个;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82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1020余人;现有730余名硕士生导师,52名教师受聘为双一流等高校博士生导师。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响应国家外交战略,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9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十四五”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3项,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项,入选“中国—白俄罗斯国际教育合作联盟”等联盟。
2.招生项目
全日制本科生,专业学制4年。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3. 招生专业
学院 |
专业 |
备注 |
专业咨询联系人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省级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点 |
朱老师,+86-13912770666 |
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特色专业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
朱老师,+86-13912770666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
高老师,+86-15050150936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ce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 |
高老师,+86-15050150936 |
商学院 |
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王老师,+86-15501355166 |
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王老师,+86-15501355166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刘老师,+86-15950036135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应用物理学Applied Physics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张老师,+86-1515142988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功能材料Functional Materials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兰老师,+86-13041858978 |
注:专业介绍见附件1。
4.申请条件
(1)非中国籍公民,持有有效外国护照,对华友好,无犯罪记录;
(2)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外国来华留学生健康检查标准》;
(3)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4)具有良好的英语或中文水平;
(5)18周岁以上。
5.申请截止时间
2025年6月30日。
6. 申请流程及录取
6.1提交材料
申请学生登录苏州科技大学在线申请系统:
https://usts.at0086.cn/student,请在招生代码中填写“MLXY”后点提交。

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以下材料:
(1)苏州科技大学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表(网申系统中填写);
(2)最高学历毕业证书、高中成绩单及统考证书(均须加盖公章);
(3)护照个人信息页;
(4)所在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单(如有);
(5)其他证书或证明(如获奖证书、获奖学金证明等)。
6.2材料审核和面试
材料审核,视频面试或现场面试。
6.3录取
寄送录取通知书和JW202表,请注意查收。
6.4办理签证
申请者在收到材料后到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学习签证(X1签证),准备入境,并将到校行程告知学校。
6.5来校报到
申请者按《苏州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规定时间来校报到。学校查验申请材料原件,合格者办理报到手续。
7.收费标准
7.1学费:
单位:RMB/人/学年
序号 |
专业类别 |
本科 |
1 |
文科类专业 |
16000 |
2 |
理科、工科、商科类专业 |
18000 |
7.2住宿费
(1)标准
房型 |
日标准额(RMB/人/天) |
年标准额(RMB/人/年) |
四人间 |
15 |
3000 |
7.3其他费用
保险费: RMB800元/人/年。
居留许可证:RMB800元/人/年。
体检费:RMB510元/人/次。
7.4缴费方式
(1)可转账至学校为学生个人开设的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卡中,学校会根据收费标准直接扣费;
(2)可转账至学校账户,账户信息如下:
纳税人名称:苏州科技大学
地址:苏州市滨河路298号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市新区支行
银行账户:1102021109002045964
纳税人识别号:12320000466011617U
联行号:102305002115
7.5奖学金
提供25名优秀马来西亚籍学生全额苏马友谊奖学金(包括学费、住宿费、每年RMB10000元生活费).
8.联系方式
招生联系人:赵老师
电话:+86-18962121568
电子邮箱:jinzhao@mail.usts.edu.cn
网申地址:https://usts.at0086.cn/student
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苏州科技大学国际处
邮编:215009
附件1 招生专业介绍
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始建于1985年(原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先后入选建设部全国示范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江苏省重点专业类(2012年)、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江苏省品牌专业(2021年)。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23人,高级职称比例59.1%,师生比约11.9。秉承全国首办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传统优势,瞄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环保需求,坚持理工深度融合,实践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土壤调查评估与修复”特色方向,具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构筑了多维实践创新平台。
培养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环境科学基础研究、环境调查与评估、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价、生态环境建设和清洁生产审核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污染控制”专业主要课程、“全英文课-境外研修课-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化体系、围绕专业特色方向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课程群。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城乡规划与建设部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大型企业,环境技术咨询、审核、认证机构、各类检测机构等单位,从事环保咨询评估审核与认证、土壤调查评估与修复、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环境咨询评估、环境风险管理与环境安全、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或学习。
(2)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2010 年先后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类,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江苏省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33人,高级职称比例63.6%,生师比约12。秉承在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技术的传统优势,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实践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废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特色方向,具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构筑了多维实践创新平台。
培养目标:面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紧扣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系统解决污染治理、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相关单位、工矿企业等相关领域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与运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应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环境保护工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专业主要课程、“全英文课-境外研修课-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化体系、围绕专业特色方向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课程群。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应聘政府机关、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监理、运维、分析监测和教学等工作。
2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为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点。
培养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对电气人才的需求,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电气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工厂供电、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及PLC。
就业前景: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区域战略新兴行业,毕业生可应聘电气自动化产品研发企业、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开发企业、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部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工作。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专业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发展和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程序设计基础、微处理器及接口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智能环境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建筑行业工程单位、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
3商学院
(1)工商管理
该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和MBA专业学位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扣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创业精神,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创新意识、数字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数字创业与企业成长、商业模式设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生产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沟通、创业管理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社会需求旺盛,择业机会多,适合在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和组织,跨国公司从事生产、营销、财务、人事与决策等管理工作,有志深造的学生可以继续攻读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金融工程
该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专业,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和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金融行业发展需求,顺应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金融行业法规、方针和基本政策,具备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具备运用金融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投融资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报表与投资估值、金融计量学、固定收益证券、金融科技概论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业务,也可以在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司理财、投融资决策、国际信贷与投资工作,并可在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和公共研究机构从事经济金融咨询或研究工作,或继续攻读海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
4数学科学学院
(1)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学科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本专业依托我校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为原则,设置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两个方向,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创新能力、开阔的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科学素质的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造,或在与数学研究及应用相关的领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建设点的核心专业, 2019年入选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师范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确立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践技能为导向” 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高校、学生所在学院、中小学校和教育政府部门“四方协同”的师范生核心素质培养机制,逐渐形成了“以德为先,专业扎实,技能精湛,双能融合”的专业特色。近二年,本专业学生获”互联网+”国家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1项、赛区一等奖25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67项,江苏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优势,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备扎实的数学科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具备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解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掌握数据分析及应用的能力,能够在数学及相关领域攻读研究生学位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性人才或在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生产管理等行业领域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贝叶斯统计、回归分析、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级政府部门、中小企业、市场调研机构、经济管理机构、金融保险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的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开发、管理等工作。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能力报考国内外相关专业研究生,从事专业研究工作。
5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应用物理学
该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依托物理学和光学工程硕士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物理学研究与应用人才。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光电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制造和检测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技术开发等工作,成为物理学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薄膜材料制备与表征、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器件工艺和特性实验、光电材料与器件创新实验。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在半导体制造和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制造和检测,半导体器件设计、测试和封装等相关工作;有志深造的学生可以继续攻读物理学类、光学工程、微电子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专业为工学特设专业,学制4年。作为国内高校首批“功能材料”本科专业招生单位之一,苏州科技大学功能材料专业于2011年首次招生。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建设。此外,专业人才培养还依托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工程、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新材料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省级平台。师资队伍雄厚、中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和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2022年,功能材料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特色“一流专业”。专业特别瞄准环境功能材料、绿色光电材料、半导体与传感材料高新技术行业领域,培养掌握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基础专业知识,具备有材料学、物理和化学多学科综合创新能力,未来能在环境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生化传感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功能材料专业定位为光电、半导体与传感、环境治理等相关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材料类专业技术型人才。面向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根据拓宽基础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的原则,针对材料学科和新工科产业对知识储备需求,专业学生先行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再深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坚持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围绕“环境功能材料”、“绿色光电材料”和“半导体与传感材料”三个专业特色方向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国际化课程群。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环境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绿色光电材料、生化传感、分析检测等相关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研究、科技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材料、化学学科研究生。